1936年6月抚松东岗会议后,抗联二军三师政治部宣传科长权永壁(化名权昌郁、金昌万、金秀南)等人受东满特委和二军派遣分赴长白各地开展群众工作,建立共产党组织,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便于开展工作,权永壁化名金昌万,与黄锦玉同志假扮为夫妻,背着葫芦瓢和行李,装成从朝鲜明川来的移民,在官道巨里屯(今十七道沟村)一带以种地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在基本群众中秘密发展党员。与此同时,徐应镇(十七道沟人)被派到半截沟开展地下工作,金在洙(化名李应俊)在桃泉里从事党的活动,领导下岗区工作。经金在洙的努力,郑东哲、金佑一、林元三等同志光荣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共桃泉里特别区委。金贞淑化名严玉顺,同严广浩夫妻一起来到桃泉里,领导这个区委的妇女工作。金明(金桂顺)等同志到别的地方开展地下工作。经过努力,1936年底,地方党组织在长白的新兴村、官道街、桃泉里、朱景洞等地相继建立起来。1937年春,长白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以二十道沟、十七道沟、桃泉里为中心,迅速扩展到全县大部分地域。为了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成立了中共长白县委,隶属南满省委,归二军六师党委直接领导。权永壁任书记,李悌淳任副书记,徐应镇、宋应建、宋长浩等人为委员。县委机关设在十七道沟,下设三个特支,一个支部,十个党小组。到1937年上半年,长白县几乎所有地方都有了党支部或党小组。同年7月,由权永壁主持在十七道沟徐家岗召开了县委会议。会上由县委书记权永壁传达了东北地区的革命形势和当前的革命任务,讨论了破坏日寇“集村并屯”计划,分析研究了当前的主要任务。从此,长白人民反日斗争有了明确的方向。
1936年10月至1937年10月,长白县党的地下组织,积极组织与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力量,筹集物资,支援抗联部队,领导广大群众开展了各种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时期,抗日联军在长白的部队已达5百多人,其给养供应,除缴获敌人物资补充部队外,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自动筹集送给抗联的。其主要活动有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多种反日群众组织。二军六师政治干部按南满省委指示和二军部署,深入农村,发动爱国群众,于长白县二十道沟、二道岗、十七道沟、桃泉里等地秘密地建立了反日会、抗日救国会、祖国光复会、妇女会、青年团、少年团、农民协会等群众组织。1937年7月,在朝鲜族中建立了长白县“祖国光复会”,组成上岗、下岗两个区委员会,下辖15个支会,支会下辖49个分会。不久会员发展到几千人。后来又组织了妇女会、青年团、少年团等各种群众团体。通过这些群众团体,在群众中广泛地进行反帝抗日宣传活动,促进人民群众的觉醒,壮大革命力量。
二是组织群众支援抗联部队。长白各地抗日群众运动蓬勃发展,县委十分重视对群众的领导工作。上级的指示,都是通过县委机关下达到长白各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团体。他们联络党员,组织群众给抗联带路、送信、支援物资和掩护伤员。同时还不断搜集情报供给抗联部队打击敌人。
1937年8月,日伪统治者推行“集团部落”、“三光政策”,烧毁散居的村子,妄图切断抗联部队与群众的联系,抗日斗争进入艰苦时期。但是,党员与爱国群众仍然不顾敌人的严密监视,冒着风险继续为抗联部队送粮、布匹、衣服、鞋子、食盐和火柴等。我抗联部队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护和支持下,克服严重困难,战胜严寒,不断地打击敌人。
三是开展群众性的武装斗争。根据反日武装斗争的需要,长白党组织不断加强农民武装力量。同时,有计划的动员青年踊跃参加抗联部队,壮大我抗日武装。1936年8月以来,各地农村向抗联二师、四师、六师转送了300余名青年参加抗联队伍。如1937年,桃泉里发生过日寇屠杀群众事件,事后就有40余名青年参加了抗联二师部队。长白县广大人民踊跃参军参战,为抗联部队增补兵员,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