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推进“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长政办发〔2021〕1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委办局、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推进“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2021年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推进“秸秆变肉”
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围绕推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打造万亿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发展新优势,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推进全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长白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现就全县落实“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重大决策部署,以全面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为统领,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有机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持“小规模、大群体、多层次”的发展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构建肉牛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形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助力生态强县建设。
二、主要目标
按照《白山市推进“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方案》,长白县到2025年实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全县肉牛年饲养量达到3.5万头。综合考虑各乡镇现有牛饲养数量、秸秆量、牧场面积和承载量,到2025年,长白镇年饲养量1700头;马鹿沟镇年饲养量8700头;金华乡年饲养量3100头;十四道沟镇年饲养量5400头;十二道沟镇年饲养量5300头;宝泉山镇年饲养量2900头;八道沟镇年饲养量4200头;新房子镇年饲养量3700头。
2021—2025年长白县肉牛发展任务分解表
(单位:头)
县(乡镇) |
发展目标 |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长白县 |
16000 |
19000 |
23000 |
28000 |
35000 |
长白镇 |
808 |
940 |
1200 |
1360 |
1700 |
马鹿沟镇 |
5146 |
5330 |
5700 |
6960 |
8700 |
金华乡 |
1245 |
1450 |
2000 |
2480 |
3100 |
十四道沟镇 |
3256 |
3470 |
3900 |
4320 |
5400 |
十二道沟镇 |
2604 |
2870 |
3400 |
4240 |
5300 |
宝泉山镇 |
1092 |
1330 |
1800 |
2320 |
2900 |
八道沟镇 |
1804 |
2170 |
2900 |
3360 |
4200 |
新房子镇 |
1178 |
1440 |
2100 |
2960 |
3700 |
到2025年,全县培育年饲养量500头以上(即饲养量在500至1000头之间)的标准化养殖场(户)1个;年饲养量1000头以上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个;培育年饲养量1000头以上的专业村4个;全县秸秆总产量2.59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0%,秸秆饲料利用量达到2.07万吨;建成1个有机肥加工企业;培育1个饲草料加工企业。
规模化养殖及秸秆饲料利用量指标分解表
县(乡镇) |
500头以上 养殖场(个) |
1000头以上 养殖场(个) |
千头村(个) |
秸秆利用量 (万吨) |
长白县 |
1 |
1 |
4 |
2.07 |
长白镇 |
|
|
|
0.04 |
马鹿沟镇 |
|
|
十八道沟村 梨树沟村 |
0.2 |
金华乡 |
|
|
|
0.12 |
十四道沟镇 |
|
|
鸡冠砬子村 |
0.92 |
十二道沟镇 |
|
|
十三道沟村 |
0.192 |
宝泉山镇 |
|
|
|
0.0943 |
八道沟镇 |
|
|
|
0.2772 |
新房子镇 |
|
|
|
0.228 |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项目建设。按照“小规模、大群体”整村推进、分户饲养的原则,大力推行“自繁自育、藏牛于户”为主的养殖模式,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带动作用,通过“合作社+农户”和“大户+农户”等合作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和基础母牛存栏量。积极开展肉牛养殖示范村试点建设,逐步形成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集聚连片发展的格局。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加快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支持规模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良种选育和引进,提纯扶壮本地母牛品种。利用省、市专项资金,加大县级财政资金匹配力度,增加和完善肉牛繁改站基础建设,提升基层繁改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待遇,开展肉牛繁改技术培训。增加肉牛人工授精站点设置,满足优质肉牛改良工作需要。(责任单位: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不设牵头单位,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下同)
(二)大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推广白山市发展“长白山肉牛”特色品牌建设,鼓励引导肉牛养殖加工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品牌意识,扩大品牌效益。深入开展绿色、有机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加大“免疫无口蹄疫区”运行监管力度。支持企业利用大型展会、品牌招商等各种宣传媒介,扩大产品推广和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品牌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快秸秆饲料化进程。结合我县实际,拟在十四道沟镇建立饲草料加工企业,利用青黄贮、氨化、膨化等技术,就地加工秸秆,提高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预计年加工秸秆量4000吨,需要资金150万元,争取国家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稳步推进“粮改饲”,抓好饲草种植、收贮、利用三个关键环节,鼓励肉牛养殖场(户)充分收集农作物秸秆、林间牧草,配套建设相应的饲草种植基地,丰富饲料需求供给。年需外购饲草量4000万吨。(责任单位: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倡导实行种养循环模式,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完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严格落实养殖场环评审批和备案管理制度。指导散养密集村屯建设畜禽粪污集中收储点。通过宣传引导、执法监管等综合手段,引导散养户主动将粪污运送至集中收储点存放,实现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堆积发酵还田。拟在千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建立1个有机肥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白山市生态环境局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分局、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完善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成果,搞好无疫区运行监管,健全完善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监管和应急管理四大体系,提升生物安全水平。落实好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补助机制,按照规定的补助标准兑现到位。鼓励基层畜牧兽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肉牛养殖场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完善繁改、防疫、诊疗、营销等服务。根据肉牛养殖需要,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一名防疫员,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一名繁改员,肉牛大村以及肉牛强镇要按照实际需求,适当增加防疫员和繁改员配备数量。建立防疫员和繁改员备案制度,实行养殖场(户)联系机制,确保肉牛防疫和良种繁育服务常态化全覆盖。(责任单位: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积极引导肉牛产业化企业与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高科技企业实施对接,组建产学研创新团队,支持企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大优质高端牛肉生产、精深加工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农村技术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专家+畜牧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采取“集中培训、入户培训、观摩培训、网络专栏培训”等方式,推广良种、良舍、良法、疫病防控、兽药饲料开发、优质特色畜产品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积极引导肉牛聚集区域快速发展。结合千村示范创建活动,支持现有养牛数量较大、基础条件好的区域乡镇、村屯发展肉牛产业,在全县培育一批肉牛养殖大户、肉牛养殖专业村。充分发挥肉牛养殖集聚区域养殖优势,培育区域性肉牛养殖联合体,采取科学饲养、统一管理、批量出栏的方式,夯实良种繁育基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落实中央和省级用于畜牧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发展肉牛养殖。到2025年,全县培育4个千头肉牛养殖专业村。(责任单位: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政策保障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肉牛工程实施以来,省级层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我县也将制定出台肉牛产业发展政策,对上争取政策的基础上,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肉牛产业,重点支持中小规模经营主体、专业村、镇发展肉牛产业。要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健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效能,结合全县实际情况,支持肉牛经营主体发展。(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强金融机构参与服务。搞好产业金融对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信贷扶持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相关政策。探索建立牧业产业基金,专项用于肉牛产业发展。建立金融机构与肉牛产业资金需求衔接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实施“政银保担”联动支牧,通过肉牛活体抵押贷、质押贷、信用贷等多种信贷模式,争取省吉牧贷等金融资金支持,积极争取肉牛发展资金。(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白山监管分局长白监管组、县财政局、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项目建设。畜牧业管理中心积极包装专项债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建设符合要求的水、电、路、网、舍等基础设施齐备、收益能覆盖本息的标准化养殖场,借鉴“交钥匙”工程形式租给企业或专业养殖户发展肉牛产业。各乡镇积极包装肉牛养殖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责任单位: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做好养殖用地保障。县自然资源局要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明确肉牛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在县域内统筹肉牛养殖及加工项目向县域或有条件的乡镇、专业村集聚;在主要生态功能区、幼龄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及封山禁牧区以外,对不改变地表形态、不压占林地,利用林间林下土地资源开展肉牛养殖的,可按原地类管理。如需占用林地,需在取得合法手续情况下,可以利用林间林下土地资源开展肉牛养殖。(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抓好肉牛产业的发展,要有完善的机构设置和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各乡镇政府和县畜牧业管理中心要加强基层牧业饲养管理及防疫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实现肉牛产业发展及技术管理服务等环节给予保障。鼓励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才返乡创业,积极开展防疫员、繁改员技能培训,以便为辖区内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优质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县人力资金和社会保障局、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业管理中心,负责统筹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部署重点任务,督促和检查各项工作落实。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工作,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本级“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领导小组,要制定本乡镇肉牛产业发展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抓好肉牛养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要强化工作联动,加大政策、项目、资金落实力度,合力推进全县“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强化监督考核。县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绩效考核。县畜牧业管理中心要按照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定期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对于各乡镇出现重视程度不高、主动作为意识差、工作落实推进缓慢等情况,以及各部门出现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防疫员和繁改员配备不足,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的,要及时上报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县通报。(责任单位:县“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肉牛产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千万头肉牛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发展肉牛产业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开创肉牛产业发展新局面。(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